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粒碱米,“尝”出致富新滋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交汇点讯 4月,邱谷村的水稻进入育秧期。这两天,村民们正加紧对农田灌溉水渠拓宽清淤、挖深修底。虽然这里自古就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凭借水稻脱贫致富,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交汇点讯 4月,邱谷村的水稻进入育秧期。这两天,村民们正加紧对农田灌溉水渠拓宽清淤、挖深修底。虽然这里自古就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凭借水稻脱贫致富,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全靠赵书记带着我们种碱米,种出来的碱米能卖十几块钱一斤!”56岁的村民葛高通高兴地说。

邱谷村位于江苏沭阳县东北部的高墟镇,自古以来,“高墟大米”就小有名气。“米虽然香,但村民的稻米种植方法都很传统,产量上不去,品牌走不远,解决温饱容易,想致富就很困难了。”高墟镇党委书记王晓燕介绍,2014年,沭阳县委提出“高墟大米”要创特色、创品牌,这让高墟人看到了发展契机。

2015年,高墟镇请来省农科院农产品安全所研究员石志琦现场指导,经过对土质和灌溉水的反复检测,发现境内土壤是天然海淤土,pH值呈弱碱性,种出来的大米经检测也呈弱碱性,特别符合“生态碱米”的定位。

“想要打响品牌,必须要出精品。”王晓燕说,经过反复对比筛选,高墟镇选种享有“江苏省最好吃大米”称号的“南粳9108”。同时采用比出口日本的304项检测更严的“超日标”品控体系,让“高墟碱米”在诞生之初,品质就达到顶级水准。

“要达到这个标准,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生物药剂及微肥,完全弃用大部分化学农药。”邱谷村党支部书记赵继让说,面对这样的严格要求,用传统办法种了一辈子水稻的村民们没人敢尝试。

2016年春,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赵继让贷款承包了村里的50亩地,在邱谷村开始试种。“这种水稻的生长周期比一般水稻长两个多月,想要产量上去,就要提前一两个月育秧。”赵继让说,起初他也是“硬着头皮”尝试,好在有专家的指导,他挺过了“突然不会种地”的焦躁期,第一年就大获丰收,又借着镇里组织网络带货的机会,种出来的碱米以12.8元一斤的高价销售一空。不仅当年回本,还挣了30多万元。

不少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们动心了。把握住这个机会,赵继让带着全村的水稻种植向高效农业转型:由党员干部和部分大户成立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同时积极拓宽碱米市场,依托“高墟大米”的品牌,打造本地子品牌,建立专门营销队伍,锁定一二线城市,挖掘市场潜力。

“我患有哮喘病,以前光靠种地,一年最多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加入合作社,连工资加分红有9万元。”葛高通介绍,村里不少年轻人看到商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来带货,收入甚至比合作社里的分红还多。

如今,在邱谷村村民的眼里,这些碱米就是“致富米”。“自家种的米舍不得吃,都去买外地米来吃。”邱谷村村民赵继干打趣说,本地碱米现在已经供不应求,因此村里又有了新的规划:从今年开始,把整个邱谷村打造成一个种植示范基地。

目前,邱谷村与县粮储公司合作,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整村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储、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六统一”模式,引导土地向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中,推动全镇水稻规模化种植,提升大米生产能力。

“卖碱米一年能赚800万到1000万元。把全村整个儿打造成种植示范基地还可以节约很多开支,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赵继让介绍,通过“六统一”模式,土地从原本的4000亩扩大到6200亩,在种子、肥料上可节约186万元开支,碱米的产量也将比原来提高1.5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杨佳文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一粒碱米,“尝”出致富新滋味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jxltbjb.cn/zonghexinwen/2021/0418/1043.html



上一篇:18.3%!一季度“成绩单”公布,关键数据释放出哪
下一篇:潮起湾区:由南向北

教育教学论坛投稿 |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教育教学论坛版面费 |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发表 | 教育教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