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教学论坛】文本解读中的四种意识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本解读中的四种意识 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 李剑平 作者简介:李剑平,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佛山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佛山市作

文本解读中的四种意识

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 李剑平

作者简介:李剑平,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佛山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佛山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佛山诗社副秘书长、禅城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禅城区名教师、教研员。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但是,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不是反文本或泛文本的阅读,而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的文本解读。因此,我们在文本解读教学中,要具备文本解读中的“四种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学生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就是强调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学生意识”,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文本解读教学中,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研究学情,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一个单元,一篇课文,设置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都会带来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比如,一篇课文的具体教学目标,可能是识记为主,也可能是理解为主,或者是鉴赏与运用为主;

其次,语文教学过程的最终效果,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哪些语文的知识与技能,思维品质有怎样的提高。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实际,目的是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满感情地去学,切实提高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最后,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习个体,建构充满生命力的生态课堂。文本解读倡导多元解读,强调个人感悟和体验,突出对话教学,这也要求语文课堂要有很强的学生意识。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致力于民主课堂的建构,这正是鲜明的学生意识的体现。

二、文本意识

早在1981年,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就明确提出“语文课要教成语文课”,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明确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课核心的教学内容,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有必要进行学科内容的整合,甚至是跨学科内容的整合,但语文课还是语文课,文本解读还是文本解读。如果从文本解读教学出发,就是强调在文本解读中文本意识的强化,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我个人觉得,文本意识的强化,就是突出文本解读中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同一个阅读文本,我们可以挖掘出它在识字与写字、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品质培养、审美能力提升(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文本价值与教学资源。于漪曾说过: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文本也必然有其教学核心价值,要牢牢把握文本的教学核心价值,根据不同文本的不同特点,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打破“千课一面”的模式。其实,这就是文本意识的体现。

另外,在文本解读教学中强调文本意识,还应该包括具有一定的文体意识和作者意识。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过一句话:“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我觉得就是这个意思。当我们站在作者立场解读作品时,也许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使文本解读避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在《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中,曾经说文体是“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创造、风格的追求”,每一种文本都有其语体特色与语言风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清晰文体特征,要把散文当做散文来教,把诗歌当做诗歌来教,把戏剧当做戏剧来教,把小说当做小说来教。比如,诗歌文本的教学,一定要突出对“诗性”的体验和感悟,突出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情感表达,诗歌的语言特色。现在的高考、中考,将文本阅读分为“实用文本”和“文学文本”,就是基于文体特征下的文本解读能力考查。另外,每一个作者,都会以自己熟悉的体裁的特征、功能、作法、要求等,去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这就是文本所体现出来的“作者意识”,我们通常说的“知其人,读其文”,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有些语文老师曲解原文内涵或拔高某些文本价值取向,其实就是作者意识在文本解读教学中的淡化和缺失。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jxltbjb.cn/zonghexinwen/2020/1109/714.html



上一篇:教育大咖讨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模式
下一篇:全球教育专家共同探索新常态下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论坛投稿 |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教育教学论坛版面费 |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发表 | 教育教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