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读《士丧礼》有感:以神话思维与文化内涵的视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丧葬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其中带着浓厚的“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儒家思想。然而,丧葬礼仪中的鬼神巫蛊之论又是与儒家思想大相径庭。这相互矛盾的两者

丧葬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其中带着浓厚的“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儒家思想。然而,丧葬礼仪中的鬼神巫蛊之论又是与儒家思想大相径庭。这相互矛盾的两者却在丧礼之中统一起来。本文以《士丧礼》为例,从神话思维及其文化内涵两个角分析儒家生死观。

一.神话思维

(一)招魂复魄

《左传昭·公七年?》云?:

“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生魂。”人的一生是由“魄”开始的,而后又出现了魂。魂魄一阴一阳,阴阳相合于是人就诞生了。

人死之时“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阳气所聚的魂离开体魄,归于天上,进入鬼神的世界,魄则埋入地下。人之将死也,魄降于地,身体僵硬,继而气绝,魂升于天。魂魄一去,身体便没有力量再去维持自己的生命。初死之时,以尸就地“冀魄之依之而还也”“使人持衣而复,欲魂之识之而返也”以此祈求逝者能够起死回生,重归人世。

《士丧礼》以“招魂复魄”之仪为开篇,正是象征生死间的鸿沟已无法跨越,最后的努力业已失败。从这一步之后,便是真正的事死之礼。

(二)亡者归处

《士丧礼》云:“复者一人……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郑玄注曰:“北面招,?求诸幽之义也。”亡者去处乃北,所以要向北而招魂。

随后诸多礼仪,如卜筮选择墓地,朝哭之后,?亲人要在墓地的南边面朝北而立,筮者亦面北询问死者是否满意,归来后仍是面北大哭。

因北乃日隐之地,金乌自东方汤谷扶桑神木而起,落于西方昧谷,由东经南而至西,独不往北,是谓北为日隐之地。《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且伏羲先天卦位,坤在北,坤象地,为阴。又有后土为幽都之主。是以北方为亡灵归所。后土为女,所以北方又带上了女性含义。生命皆源于母体,轮回之意虽然此时还未出现,但也隐隐间蕴含在其中,由生到死,由死及生。

二.文化内涵

(一)君临臣丧

先秦时期,有君临臣丧之礼。但君主到臣下停尸的正室前,必然会令巫祝侍从行驱邪之仪,郑玄注云:“为有凶邪之气在侧。”乃用祓殡,意在驱除死者鬼气。

君临臣丧是代表着强烈的尊卑等级观念的文化符号。然而,既然儒家对于君臣之间尊卑关系和君臣之间情义如此重视?,强调宗法伦理的温情脉脉,为何君临臣丧还举行巫术性的驱邪避鬼仪式。这正是上下尊卑的体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

“楚人使公亲禭?,?公患之。穆叔曰:‘祓殡而禭,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殡。楚人弗禁,既而悔之。”

楚人迫使鲁襄公为楚康王行燧衣礼,鲁襄公却以桃茢祓殡行君临臣丧之礼,楚人后来知晓后深感蒙羞,由此可知其在尊卑观念中的重要性。

(二)至孝之道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

儒家礼教中,最为重视的莫过于生死。儒家向来有轻生重死的传统思想,这是由于儒家认为“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因此厚生薄死是轻慢于死者无知,是小人行径而非君子所为。

所以,儒家在丧礼中极力将死者的生前所受的待遇都还原出来。荀子认为:所谓丧礼?,本就是用死者生前的样子来装点他死后的仪容,让他如活着一样被送走。像侍奉生者一样来侍奉死者,对于生死存亡都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这便是为了表达出生者对于死者的尊敬,也符合了儒家观念中的仁孝。

“祝盛米于敦,奠于贝北……乃笄。设明衣裳。”为死者清洗身体,穿戴整齐,正是将死者如生前一样侍奉,不敢有一丝怠慢。

“主人左扱米,实于右,三实一贝,左、中亦如之。又实米,唯盈。”,将米或贝放入死者口中,这项仪式称之为“饭含”。汉代大儒何修曾解释说:“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子女不忍心父母空着嘴离开人世,亲人离世的悲痛与不舍便在这其中表达出来。

儒家丧礼繁琐的背后却处处体现着对于死者的尊敬与孝顺,将儒家事死如生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jxltbjb.cn/zonghexinwen/2020/0811/477.html



上一篇:雷曼光电携LEDHUB亮相2020新时代智慧教育论坛
下一篇:2020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在临颍县新时代实验学校

教育教学论坛投稿 |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教育教学论坛版面费 |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发表 | 教育教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13135116172(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kf@400qi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