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行业主题论坛云端启幕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智能教育机器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上海·机器人矩阵现场。 本报记者 袁婧摄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智慧学境是构建全民

智能教育机器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上海·机器人矩阵现场。 本报记者 袁婧摄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智慧学境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新体系的智慧载体,将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现实

昨天下午,备受关注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行业主题论坛在云端启幕。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教育行业主题论坛聚焦“共创智慧教育新家园”,搭建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教育合作、交流平台。27位重磅演讲讨论嘉宾汇聚云端,带着对教育发展的热忱初心、对教育未来的期许梦想,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教育领域尖端对话的饕餮盛宴。

人工智能+教育如何提质增效?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如何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释放更大的潜能?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态势下,上海和全国、全球多地一样,都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学习,这客观上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认识、加速了在线教育发展的步伐。

据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介绍,疫情期间,上海的在线教育探索卓有成效,全市300多万师生参与了居家在线学习,整体运转平稳有序,学生、家长反响及社会舆论总体良好。可以说,这既是对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检验,更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在线教育新模式的预演。

谈及如何使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提质增效”,王平建议要把握好三对关系。首先是学生素养提升层面要把握好“广”和“专”的关系,既要抓知识普及,又要抓专业人才培养。在教育形态层面,要把握好“线上”和“线下”的关系,形成融合教学新模式。在治理能力层面,要把握好“术”和“道”的关系,一方面要从师生最关心的难点痛点出发,进一步找准切口,深入挖掘数据红利,另一方面,也要审慎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侵犯隐私等风险挑战,健全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和防护体系。

2020年3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批准了215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同年开始,高中生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新课标教科书,掌握人工智能正确概念。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高文看来,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科交叉。他认为,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大突破将来自多学科交叉,比如神经科学、物理学、数学、分子工程、生物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相互交叉以解决复杂社会发展问题和重塑国家工业体系。此外,高文指出,伦理也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门课。

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变为现实

面对“AI+教育”的全新挑战,被称为“PISA之父”的安德烈斯·施莱歇尔表示,人工智能丰富创新教学手段,并为课堂变革提供新的方向,但是并不能取代教师。

他对比了传统教学模式和一项围绕AI技术开发的课堂系统,表示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实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上课状态,同时也能作为课后反馈为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提供借鉴。不过,施莱歇尔同时提出,人工智能并不能取代教师。他希望教育管理者不要一味地追求投资新技术,更要关注应用新技术后课堂的实际效果是否为教师和学生带来益处。

未来的智慧学习模式究竟是什么样?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描绘了一个面向人人终身学习的智慧学境。在她看来,智慧学境应具有为学习者创建过程可记录、情景可识别、环境可感知、社群可联接等功能,促进学习者便捷、灵活和有效地学习。她认为,智慧学境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新体系的智慧载体,将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现实。

人工智能时代,怎样强化师范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尤其是与家长沟通交流、相互合作,实现家校共育?如何提升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实施智能教育的能力?六位全国知名师范院校的校长也围绕这些问题,在云端共议了科技变革引发的师范类院校的转型与跨越。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论坛并致辞。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jxltbjb.cn/zonghexinwen/2020/0713/375.html



上一篇:黄石市教育局举行表彰大会暨“党员好故事”宣
下一篇:教育部领航工程闫华英名校长工作室教师云论坛

教育教学论坛投稿 |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教育教学论坛版面费 |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发表 | 教育教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