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1+X”(BIM)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教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BIM的全称 ,释义建筑信息模型。通过BIM信息模型,可使建筑物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性,该模型的信息技术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全生命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BIM的全称 ,释义建筑信息模型。通过BIM信息模型,可使建筑物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性,该模型的信息技术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发生数据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信息能够正确理解及运用,实现项目参建主体之间协同工作,对项目的生产效率提高、节约成本和工期缩短都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

1 我国BIM人才培养背景与现状

2019年1月,由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驱使下,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工作,学生在获得相应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努力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模式下将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早在2017年2月,国务院在出台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设项目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管理要在BIM技术的支持下集成应用,实现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我国在BIM人才培养进入的时间较晚,建筑市场上BIM技术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为此国家对BIM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比如,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9年4月发布的13个新职业信息中,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被纳入新职业范畴。同时,建筑信息模型(BIM)也被教育部职成司作为首批5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之一,可见我国对大力推进BIM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的政策倾向。

2 我国建筑市场BIM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工程总承包企业的BIM人才储备情况,BIM实施业绩被越来越多的业主单位重视且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BIM人才储备情况及BIM实施业绩对于建筑企业自身而言,已经完成了从“技术加分项”到“技术门槛项”的转变。市场的必须需求迫使所有建筑企业必须迎面出击。对建筑人才的培养除了自身单位培养外,也更重视在应届毕业生招聘的时候附加掌握BIM技术知识的条件。

3 我国BIM人才在工程造价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BIM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普及度及深度融合不足

由于BIM教学资源不足和师资能力、数量的限制,并非所有工程造价专业都开设了BIM课程。即使有些工程造价专业开设了BIM,只是简单的理论和建模方面的教学内容,甚至有些专业简单地认为会了BIM建模软件地操作就是对BIM的应用,缺少了BIM理论知识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只能做初步的建模工作,与实际工作中对BIM技术应用能力的差距较大,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BIM技术的工作岗位。

3.2 工程造价专业与其相关专业之间未对BIM技术课程进行系统科学的设置,各专业形成自我BIM体系

BIM技术重点体现在对项目生命周期的管理,只有通过各专业相互协作,才能系统完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应用,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装饰、设备、造价、工程管理等多个专业相互协作。但实际情况是,每个专业分别开设自己专业的BIM课程,没有与相关联专业形成协调配合的体系,知识碎片化,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系统地掌握BIM技术。

3.3 BIM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对教学及培训产生挑战

BIM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一些掌握BIM技术的教师很少是BIM专业,大多是进行自我学习或参加培训等获得相应技能,有工程经验的教师更少。所以就目前情况看,许多教师自身对BIM技术业还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BIM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运用技能更是没有经验,使其在BIM教学过程中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

3.4 BIM的理论及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滞后于企业

BIM在工程实践中的一些新方法、技术、理念发展较快,教师的理论教学内容较简单且未能联系实际,BIM建模过程中对设备的硬件要求较高,很多院校未对原有的硬件条件进行改进,给BIM教学和实训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4.1 BIM技术涉及专业统筹规划

土建类专业BIM课程开设全覆盖,通过联动体系的建设,极大促进学院BIM技术应用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4.2 探索“1+1+X”的新型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企业专家、产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BIM课程教学与实训的教学团队,形成“企业导师(1)+校内教师(1)+学生(X)”的新型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网址: http://www.jyjxltbjb.cn/qikandaodu/2021/0203/763.html



上一篇:工程类专业硕士《工程伦理》课程教学研究 —
下一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等教育发展*

教育教学论坛投稿 |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教育教学论坛版面费 |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发表 | 教育教学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